無可置疑,在這個“仰望星空”的領域,呼和浩特已被內蒙古賦予了特殊使命。
作為正在積極打造“中國云谷”的呼和浩特,云計算產業基地開工時間比國務院首次將“大數據”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前了將近兩年,足以見證了首府的“大擔當”。2012年5月10日,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的掌門人和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阿里巴巴總裁馬云等一大批業界精英齊聚青城,見證了全國大型云計算基地落戶內蒙古的精彩瞬間。從那一刻起,呼和浩特作為內蒙古自治區云計算產業發展的核心區,立下了“五年內打造成國家級大型云計算基地”的軍令狀。
境由心造,事在人為。隨著國家《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實施,呼和浩特借勢發力,緊盯“開發應用”這個關鍵詞,依靠首府區位優勢和自然稟賦,主動提升政策保障水平,積極打造上下游產業鏈,初步形成了“兩大產業園區、三大數據中心、一批應用服務”相得益彰的良性發展格局。截至目前,已相繼引進包括“國字頭”通信數據中心在內的28個產業項目。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支付寶、中科院云計算產業研究院等380多家知名企業和研究機構入駐園區,呼和浩特至北京4條直通光纜全部建成,浪潮集團、中興通訊等知名IT公司牽手地區政務云、健康云、社區云、企業云等智慧城市建設……按照《“十三五”數據中國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內蒙古屬于大數據存儲技術適宜布局的一類地區。時間是最好的驗證碼,呼和浩特的吸引力充分展示了這一預測的科學性和前瞻性。
全球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在分析營銷數據時發現,男性顧客在購買嬰兒尿片時,往往會順搭幾罐啤酒滿足自己的胃口,于是“啤酒+尿布”的促銷案例成為“大數據應用”的經典教學科目。呼和浩特發展大數據產業除了自然優勢和區位優勢外,悉心經營或積極打造的中國乳都、光伏之都、草業之都、肉業之都、新能源車城和金融交易結算中心、文旅健康金融中心、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創新創意創業中心等一系列產業集群,以及成功申報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城市、寬帶中國試點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和信息惠民試點城市,這些元素必然會為呼和浩特建設“中國云谷”等大數據產業鏈扎下深根,儲足養分。
目前,內蒙古已形成以呼和浩特為中心的大數據產業發展聚集區,具備的70萬臺大型數據中心服務器裝機能力事實上與呼和浩特唇齒相依。11月7日,內蒙古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正式啟動,作為我國唯一獲批建設的大數據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類綜合試驗區,顯然呼和浩特的使命已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
要想仰望星空,必須腳踏大地,這應該就是“大數據戰役”的呼和浩特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