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國家實驗室吳文彬課題組與德國尤利希中子科學中心合作,在氧化物自旋電子學研究領域取得突破,制備出一種基于全氧化物外延體系的人工反鐵磁體,并觀察到隨外加磁場清晰的分步磁化翻轉模式。國際學術期刊《科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人工反鐵磁體中巨磁阻效應的發現,促成了自旋電子學的誕生。同時,因為其在商業磁存儲等領域的成功應用,使得當今云存儲和云計算等新興產業成為可能。
長期以來,針對人工反鐵磁體材料的研究多集中于過渡金屬及其合金材料,但制備全氧化物人工反鐵磁體非常困難。這類材料具有豐富的物性和特有的優越性,但存在一系列技術難題難以突破。
吳文彬課題組長期從事復雜氧化物的外延生長及物性研究,近年來針對上述問題開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近期他們制備出一種新型“人工反鐵磁體”,可有效抑制以往難以解決的“死層”效應,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并首次觀察到清晰的反鐵磁層間交換耦合效應,以及變化規律和可能的耦合機制。通過與德國尤利希中子科學中心研究員蘇夷希合作,該體系中的反鐵磁耦合態進一步被極化中子反射實驗所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