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錯誤且可能惡意的URL
通過SEO投毒和惡意廣告,使用Google或其他搜索引擎搜索登錄頁面和軟件已變得如同雷區: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識別假冒/偽裝網站,你的憑據將被盜取,設備也將被感染。
部分由于這個原因,部分由于搜索引擎在展示相關信息方面表現不佳,用戶開始慢慢轉向AI聊天機器人獲取信息。
就目前而言,這些聊天機器人的結果可能更為切題且提供得更快,但所提供的信息往往不準確,原因可能是大型語言模型出錯/被欺騙,或者它直接“編造”(即,虛構)了答案。
舉例來說:Netcraft研究人員最近要求由GPT-4.1系列模型驅動的聊天機器人展示50個不同品牌(涵蓋金融、零售、科技和公用事業等行業)的登錄頁面,結果它們在66%的情況下給出了正確答案。
但返回的域名中有5%屬于無關但合法的企業,而高達29%(即28個域名)的域名未注冊、已停放或沒有活躍內容。
“這意味著,所有建議的域名中有34%并非品牌所有,且可能有害,更糟糕的是,許多未注冊的域名很容易被攻擊者認領并用作惡意用途,這為大規模釣魚活動打開了大門,而這些活動間接得到了用戶信任的AI工具的認可。”他們指出。
流行的搜索引擎也已開始提供同樣不可靠的AI驅動搜索結果,有時這些結果會直接將用戶引導至冒充知名品牌的釣魚頁面(例如,Wells Fargo)。
更糟糕的是,AI生成的答案常常剝離了傳統的驗證指標,如已驗證的域名或搜索摘要。“用戶被訓練去信任答案,而如果答案錯誤,攻擊者就會利用用戶,”研究人員指出。
攻擊者正積極嘗試污染AI聊天機器人的結果
不良鏈接的出現最初可能很少見,但威脅行為者正竭盡全力使這種情況更頻繁地發生,并積極嘗試污染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提供的結果。
他們正在設計將被聊天機器人的語言模型高度排名的頁面:這些頁面看起來合法,提供正確的文檔,偽裝成支持中心等。
“這些網站干凈、快速,且在語言上針對AI消費進行了優化,它們對人類來說看起來很棒——對機器來說則不可抗拒。”研究人員指出。
“而且這不僅僅是釣魚。我們經常看到通過‘破解軟件’博客、教程和討論帖子分發惡意軟件。隨著AI搜索的興起,這些舊的傳播途徑可能會煥發新生——不是通過關鍵詞操作,而是通過語言流暢性。”
盡管有防止獲取不良/惡意代碼的安全措施,但AI驅動的編程助手也可能以同樣的方式被威脅行為者“操縱”,他們不僅發布不良代碼(例如,假冒的API),還努力附上可信的內容(教程、論壇問答),并使用可信的GitHub和社交媒體賬戶進行推廣。
企業網D1net(m.hfnxjk.com):
國內頭部to B IT門戶,旗下運營國內最大的甲方CIO專家庫和智力輸出及社交平臺-信眾智(www.cioall.com)。旗下運營19個IT行業公眾號(微信搜索D1net即可關注)。
版權聲明:本文為企業網D1Net編譯,轉載需在文章開頭注明出處為:企業網D1Net,如果不注明出處,企業網D1Net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